研究生培养
首页» 教育教学» 研究生培养
博士开题答辩公示(2020级 牛雪霏)
时间:2023-06-14 点击数:

博士生姓名: 牛雪霏

年级专业: 2020级博士 社会学

导师姓名:张网成  教授

开题时间及地点: 2023年6月21日15点-16点;后主楼2226

开题题目: 陪诊职业化:职业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开题简述:

陪诊者中既有家人、朋友、监护人等,也有非亲非故的志愿者、医院护士和付费陪护。本研究中,陪诊师指后者中的职业化陪诊者。

面对陪诊服务需求的急剧扩张,至少有四类主体做出了回应。首先是医疗机构,其主要的回应方式一是成立“护士站”或延伸现有护士站的陪诊服务功能,二是设置导医岗位,由护士及志愿者提供陪诊服务,三是引进护工机构让住院护工提供陪诊服务。医疗机构的回应,主要不是针对家庭陪诊能力弱化而做出的,更多地是出于提升医院(陪护)服务质量的目的而进行的创新行动。其次是市场机构,主要包括专门成立的陪诊公司及APP陪诊服务平台,向陪诊服务领域扩展的家政及护工机构,以及为VIP客户提供陪诊服务的银行及保险公司等。再次是公益组织,主要包括陪诊志愿服务的社区组织、志愿者协会等公益机构以及聘用社群健康助理员的城乡社区。最后是社会个体,具体又分两种情形,一是以志愿者身份提供无偿陪诊服务,二是以个人身份提供有偿(市场)陪诊服务。考虑到志愿者大多数会通过组织提供服务,以个人身份长期提供陪诊服务的极少,本研究中,社会个体主要指提供有偿陪诊服务的个体陪诊师(人员)。考虑到医疗机构在陪诊师职业化中的特殊地位,上述四类回应主体可以分为医疗机构和社会主体两类,社会主体中又可以依据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分为市场主体和公益组织两类,个体陪诊师属于市场类。

目前国内的职业社会学研究更多地关注于经典职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变化,除了经典职业外,出现了很多由无边界职业的职业化。陪诊服务行业近年来快速地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但是目前国内还很缺乏这一方面的研究。职业社会学研究需要关注和分析这种新变化,才能推动理论适应时代发展。陪诊职业化过程中存在多元参与/推动主体,这是学术界还没有关注到的问题。而这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不过,本研究的重点还是放在市场陪诊师职业化上。

开题组成员:

赵炜 双色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郭伟和 中央民族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涛 中国社科院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开题秘书:吴曹祯姝